選擇權一直以來都是投資人熱愛的金融交易工具,靈活多變、槓桿效應高,能用相對小的資金撬動更大的報酬空間。2025 年,台灣期貨交易所推出了全新的「週五選擇權」,這項產品迅速成為短線交易者與喜歡靈活布局投資人的新寵。 究竟什麼是週五選擇權?它與傳統選擇權有什麼差異?該如何操作、又有哪些風險需要特別注意?這篇文章將一次帶你完整了解,協助你以正確的觀念和策略,踏入這個全新的交易領域。
目錄(點擊前往閱讀該段內容)
什麼是週五選擇權?
週五選擇權,顧名思義,就是「每週五」進行結算的短天期選擇權。在台灣市場,它屬於「週選擇權」的一種,目前主要以臺灣加權股價指數為標的。 相比傳統的「月選擇權」(每個月第三個星期三結算),週五選擇權的到期時間更短,通常只持有幾天就結算,靈活度高,能更快速抓住短線行情。例如,如果投資人預期本週會有重大財報或政策宣布,便可利用週五選擇權作為短期布局工具。
重點提醒:週五選擇權的有效期限短、時間價值衰減快,適合短期或波段型策略,不適合長期觀望或保守投資者。
週五到期臺指選擇權(2024 年 6 月 27 日上市)
權利金報價單位
報價未滿 10 點:0.1 點(5 元) 報價 10 點以上,未滿 50 點:0.5 點(25 元) 報價 50 點以上,未滿 500 點:1 點(50 元) 報價 500 點以上,未滿 1,000 點:5 點(250 元) 報價 1,000 點以上:10 點(500 元)
交易時間
日盤:08:45–13:45 盤後交易時段:15:00–次日 05:00 最後交易日收盤時間:13:30
存續期間
約 1-2週
最後交易日
每週五
與週三到期臺指選擇權比較
項目 | 週五到期臺指選擇權 | 週三到期臺指選擇權(不含月結週) |
---|---|---|
最後交易日 | 每週五 | 每週三 |
盤後交易時段 | 有 | 無 |
最後交易日收盤時間 | 13:30 | 13:30 |
其他相關資訊
契約乘數
臺指選擇權的契約乘數為指數每點新臺幣 50 元。
到期月份
可選擇的到期月份通常包含當月、次月,以及後續三個季月,市場上總共有 5 個月份的合約同時交易。
保證金
選擇權的保證金會依照履約價的價內外程度計算,價外程度越高,所需保證金也可能相對提高。
損益計算方式
損益計算為「賣出價 − 買進價」後,再乘以每點金額(每點新臺幣 50 元)。
結算機制與特性
台灣的週五選擇權採用「歐式結算」,也就是只能在到期日履約,無法提前行使。每週五進行結算,當天會根據「結算價」決定最終盈虧,這個價格通常是當天最後一盤指數價格或加權平均價。
時間價值加速衰減(Theta Decay)
由於期限極短,週五選擇權的 Theta(時間價值衰減率) 變化非常快。如果市場走勢沒有如預期大幅波動,時間價值流失會導致權利金快速縮水,買方即使方向對,也可能因為上漲或下跌幅度不夠大而無法獲利。
高度敏感(Gamma Exposure)
臨近到期時,週五選擇權的價格對標的物價格變動會更敏感(Gamma 高),因此報酬與損失都會被放大,適合進行「快打型」的短期策略。
小知識:台灣市場其實也有「週三選擇權」,但相較之下,週五選擇權因為貼近周末,更適合投資人針對像是周四深夜美股重大財報或聯準會(Fed)會議後的行情反應,以及週五台股可能發布的政策或特定產業消息,進行靈活的交易調整與短線布局,讓投資人能更精準掌握即時市場變化並快速調整策略。
週五選擇權的操作策略
買方策略:以小搏大、方向明確
對新手而言,擔任「買方」通常是相對安全的起點,因為最大損失只限於權利金。例如,當投資人判斷台股指數會在本週大幅上漲,就可考慮買進「買權(Call)」,若指數真的急漲,理論上獲利無限。
項目 | 說明 |
---|---|
進場成本 | 權利金 |
最大損失 | 權利金 |
最大獲利 | 理論上無限(Call); 下跌至0 |
損益平衡點 |
履約價+權利金(Call) 履約價-權利金(Put) |
注意: 買方要賺錢,除了方向判斷正確,還須要夠大的行情,且時間點不能拖太久,否則時間價值會快速耗損。
賣方策略:收取權利金、需高風險承受力
賣方透過收取權利金賺取收入,但必須繳交保證金,且承擔義務。例如,當認為台股會在特定區間整理,可選擇賣出買權或賣權賺取權利金。 但要特別小心,賣出買權(看不漲)或賣出賣權(看不跌)的潛在虧損理論上無限,若行情劇烈突破,可能面臨大幅損失甚至強制平倉。
賣方策略建議:
- 嚴格設定停損、動態調整倉位
- 注意保證金水位,避免被追繳
- 適合有經驗、資金充裕的投資人
其他短線策略(進階)
除了單純的買權或賣權,部分進階投資人會利用
賣跨式(Short Straddle)或 賣勒式(Short Strangle)等策略,來賺取權利金。不過,這類策略需要對行情波動有高掌握度,且必須隨時調整部位,否則風險極大,不建議新手一開始就操作。
週五選擇權的優勢與風險
優勢
- 靈活快速:每週都有結算,可因應新聞、財報、央行政策等快速做出布局。
- 低資金門檻:只需支付權利金,就能參與大盤波動。
- 避險工具:若已持有現貨部位,可利用週五選擇權做短期避險。
風險
- 時間價值耗損快:進場後若行情不動,價值會快速流失。
- 價格波動劇烈:臨近結算時,選擇權價格會非常敏感,容易出現大虧損。
- 高槓桿高風險:槓桿效應放大報酬的同時,也放大虧損。
新手提醒:切勿因「低成本、高槓桿」就一次投入大筆資金,應分批、少量練習,逐步建立操作經驗。
新手交易注意事項
先學會基礎概念
清楚了解選擇權損益結構、履約機制、保證金制度。
小額分批進場
即使看準方向,初期還是要控制金額,降低情緒影響。
紀錄與檢討
每次交易後寫下進出邏輯、執行結果、改進方式,才能累積實戰經驗。
結語
為什麼新手適合從買方開始?
週五選擇權為投資市場注入更多靈活度,每週一次的結算機制,給短線操作族群更多布局機會。然而,看似誘人的高報酬背後,伴隨的是高風險與快速時間價值流失的挑戰。 對新手而言,建議從小額、買方策略開始,並把「風險控制」放在第一位。當你熟悉市場節奏與自身心態後,再逐步進階策略,才能在這條靈活多變的選擇權之路上,走得更遠、更穩健。
歡迎找凱基期貨總公司Karen榆潔專員諮詢期貨開戶